【怒與喜的課堂】
最近我收到很多年前的理工學生邀請我出席他們的敘舊晚飯,我很開心他們還記得我這個多年前的老師。
我想起當年在課室他們都很喜歡說上我的課堂是有笑有淚又刺激又憤怒,充滿「情感智能」的心理練習。
他們愛把我改的功課評語互相影印來準備大考溫習,記得在最後一次課堂中每個人要出來練習演講,我看見他們拿着講稿手震震地讀出,完結時同學們都報以熱烈掌聲給予鼓勵。
他們知道我是一個很認真給評分的老師,在我給評語的時候每個人都拿起筆不停抄寫我的意見,我第一句說話就說今次的演講表現比以前進步了非常多,我記下了超過十個優點。他們聽了之後非常興奮,可是我繼續說:「不過缺點也有很多超過二十個。」
我看見他們起初笑不出,但後來他們想到學習就是這樣要面對錯誤,才有機會將來成為一個有演講能力的社工,所以很快又笑起來,我欣賞他們沒有發怒,我在最後一課給予他們最大的讚賞,謙虛改錯的人不易怒,有智慧的喜怒,成為有常。
著名的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他們都常說:「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人貴自知,謙虛的人容易快樂,不會自怨及妒忌人,成長之後有歡笑。
聖經詩篇第二篇記載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要敵擋神,想掙脫神的管理,第四節說「那坐在天上的神必對人的幼稚發笑」,第五節說神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在羅馬帝國歷史就曾有多個皇帝逼迫基督教,他們最終有滅亡的結局。 人離棄真理得到的不是真的自由,我們認識毒癮酒癮賭癮等等的受苦者都是在壞習慣捆綁下成為罪的奴僕。
我們也易常陷入罪的圈套,聖經說: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
(以弗所書 4:31 )
人生本是化怒為喜的學習。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五年一月九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