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7/1/2025 化怨恨為諒解

化怨恨為諒解


今天日記繼續思考努力無功而退,仍要繼續思考的問題,昨天收到的問題:「很努力幫同事處理他們的事情,但他們總會相繼離開,有些更會說我的不是,其他人又說我不會分配工作給下屬。怎麼辦?」


留意這句:「有些更會說我的不是..」

如果沒有心理準備,真是一個打擊!

很現實,對方若然不是說你,而是你的方法不佳,你不會這麼激動。

「說你不是」變成了對人,不是對事。

如果是對事,就可以說:「多謝你的教路,可惜試了仍未見功效,可否另有其他方法?」


不同說法就會變成人際關係的疏離程度。

人也會懼怕別人的反感及引動其他人的介入。

人際關係要思考合情合理,我們要看深一層負面情緒的內容。例如:「我的方式反映我缺乏對問題的經驗。」「太過自信肯定自己的是最好方法,所以引起他太信任你,後來變成極度失望。」


所以失望帶來憤怒,這是我們的左腦應該活躍的時候,把我們不開心煞停了,轉移去請教對方:「你如果是我,今天你會覺得你會用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處理呢?我想向你請教,我實在缺乏了一些心得,真不好意思!」


這樣退一步的謙和,會使對方覺得自己的控告太過分,很大機會會說:「也許是我們之前沒有談清楚吧。」

也許就變成了日後容易交心的好朋友。

這是第二個分:「化怨恨為諒解。贏取真心的朋友。」


明天繼續談賺取的第三分。

哲學大師笛卡兒只活到五十四歲體弱但強於懷疑思考,他說:「出色的智力是不夠的,主要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謙虛的人常常賺到改良了的實踐智慧。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五年一月七日(星期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