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6/1/2025 邊學邊做變進步

邊學邊做變進步


今年二月開始我在兒童院開辦高中孩子的成長小組,準備他們取得「職業場所的情緒裝備」


這個時代很多年青人都想有較高的選擇權,包括有趣的工作性質、較短的返工時間、溫和的老闆作風和有活力的同事團體。此外就是賺夠生活費用就有很多旅行消遣。


以上的要求很多都是合理的,只要我們是「貨真價實」,自己的表現足夠成熟來賺取人工和友情,否則就會蹉跎歲月,錯過了自己的「邊學邊做變進步」的年青日子。


剛剛收到一位朋友傳來問題:「很努力幫同事處理他們的事情,但他們總會相繼離開,有些更會說我的不是,其他人又說我不會分配工作給下屬。怎麼辦?」


今天我想先回覆第一句「很努力幫…但他們相繼離開。」

未必每個人都欣賞我們的努力,這是返工的人應該每一分鐘都有的心理準備,凡事都是盡力而為,我們也要即時想:「對方要些什麼幫助呢?」

所以一定要澄清!否則你的努力不單止白費,而且會被別人覺得浪費時間與你傾談。我習慣在開始、中途、結尾都問對方:「你覺得我幫到你嗎?」「不要客氣盡早告訴我,我還可以想想怎樣變通的。」「最重要是幫到你。」


這是幫助者要賺到的第一分,明天談第二分怎樣再賺取。


哲學大師培根,他活到六十五歲,努力一生用大量數據實驗歸納方法,他說:「真正可怕的是人心深處的偏見,我們要常常再思考是同樣取捨。」

及時澄清,有助邊學邊做變進步。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五年一月六日(星期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