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竅】
昨天建議用六類「心理傾向」來觀察孩子,以「作風的多與少」理解自己的子女。
在一年將結束的時候,父母也可檢討自己有否增加了解子女的能力,我建議用以下相處的頻密程度來評估,你夫婦倆能否:
對孩子的話語表現真誠的興趣?(表情規則)
避免把孩子發言打斷?(在正想回應時仍停留六秒,反問自己的真正需要)
用簡單明瞭的語言來表達想法?(常用多一句不同字眼而相同意思的句子,使孩子多一個機會明白)
尋找兩代人共有的價值觀或目標?(減低相反對立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父母有否身教了五種重要價值觀,就是勇敢?愛智慧?公正?節制?友愛?
有些家長也偶然把失敗歸因於孩子「心竅未開」,且看看聖經也有這句說話:
「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 (路加福音24:45)
原來開啟心竅也是一種心靈成熟的過程,內心有更高的通達悟性,有明白真理的能力是上天的恩賜,哲學家康德對領悟力稱之為「物自身」,人有通達潛藏。
今日的反省:
認識屬靈的事,必須要有屬靈的悟性,人間可以透過書籍,閱讀明白之後考慮是否相信書中的內容,惟獨聖經必須先憑信心接受是神的啟示,然後越看越更多明白神要我們怎樣的存活。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