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1/2025 仍可教的孩子

仍可教的孩子


很多謝一些服務機構的同工收看每天EQ在線 心靈伴讀。我鼓勵同事們如不介意也可在這平台向我發問。


昨天收到一個很值得兒童及家長思考的問題:「…孩子自閉和過度活躍,經常發脾氣和失控,不守秩序,媽媽自己都心情起伏,容易發脾氣,好攰」


今天我想把我對教導有困難學習孩子的一點心法用七百字撮要寫出。

我期望各位讀者尤其是中小學同學和家長可以有穩定的好情緒與這些孩子相處,否則會變成日久生厭。


照顧這些孩子的人必須要看這是一個長久的「工程」,而不是一件簡單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建立一個越來越純熟的反應習慣,例如自理整潔與耐性學習。


自閉和過度活躍、容易情緒失控等都與大腦的機能有關,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重新練習「路徑」,才可以變成一個與普通人的程度,我們可以期待技能會有較多進步,惟思考則需要長些時間藉遭遇來訓練多些彈性。

翻查心理學書籍,就可以明白了解他們個別化的能力與限制,他們未必做到普通人的速度,然而他們仍可「享受過程中的快樂」,漸漸調節情緒較溫和,這是大腦血清素漸有好水平的結果。


其次,每日定下一些小目標,最好是拆細為每段五至十分鐘一個單元的,例如學寫好一個字或用一個純熟了的習慣執拾物品,我們就應該為這個進步而高興,大腦產生多巴胺這種有成功感覺,會令到孩子和家長都一起快樂,就產生繼續努力的「士氣」。


此外,我們藉信仰可以多些為孩子祈禱,相信天父會給這孩子逐漸增強的耐性和智慧,當看到出現轉機我們的心情是可以減低痛苦感,家長與孩子一起開心笑起來,這是大腦的內啡肽作用。


最後我們以能服務這個小生命為一個神聖偉大的任務,只要看到世上有很多殘障人士的成就,就明白人間仍然有盼望。愛的生命會越活越起勁,這是大腦的璀璨素效果。


如果周圍的人都用同樣的心志去幫忙這些孩子,家長們也被分擔了煩惱,我們的社會很需要這種愛的傳遞,多謝家長傳來上述的問題。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五年一月三日(星期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