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5/5/2025 接受還是不接受

  • cytcinfo
  • May 15
  • 3 min read

接受還是不接受


即將往葵涌與家長們談培養子女責任感的課題,以往經驗常有母親埋怨丈夫做了壞榜樣的投訴,也有參加者表示如果一早學曉與配偶溝通的心理學,感情就不會發展到如此惡劣,我非常認同家長教育的意義,因為可以改善一家人的感情。


人常歸咎自己不懂表達內心的負面情緒,自覺煩惱常是小題大做,然而又想對方關心,所以說:「我也不想說話太惡意,但是我見你那種冷漠,我就沒忍不住要罵你。」

當我問他們是否覺得對方性格有問題,他們都說大家是「權力支配型」,是不能平等溝通的,大家很快就會怒氣升級,結婚後未夠兩年就沒有興趣一起生活。

很多夫妻都承認婚後越來越輕視了「共存」的價值,夫妻關係成為了孤獨的堡壘。


我們應該一起討論「接受」與「不接受」對方的範圍。

接受,是來自細心去聽明白對方說什麼。不接受,是拒絕繼續相處和諧的表現。

我想起聖經,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五節:「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經文中那個「光」字,是不斷照亮的意思,即不斷尋找黑暗的存在和去驅散黑暗。

信仰的接受,正是人要用心思去迎接光明的來臨,放棄留在黑暗,就會驅走了黑暗。

換言之,人聽到福音要樂意容納這些道理進入他的心中。


改善夫妻關係的確要驅逐黑暗的關係內容,例如放下自私狂妄,改為去明白及容納配偶的心底意思。



5月22號星期四開始我就開始任教「關係管理」課程,合共五堂(見附海報),非常歡迎大家來學習,可以選擇實體上課或收取錄影教材;我相信未來的日子很需要深度關懷的知識。



今早喜藥團 Lillian 分享:

「 我在2019年2月確診患上HER 2陽性、荷爾蒙受體陰性的惡性乳癌,2020年當我完成所有療程時,醫生告訴我復發風險頗高,要觀察未來五年。Hallelujah 感謝主,5月20日便是我康復五周年紀念日,所以很想用文字記錄這五年所學習和領受到的,籍此數算主恩。

在患病前,我是個典型的香港都市女性:兩個孩子的母親、與丈夫一起經營生意,並悉心照顧患癌的母親。我總是忙碌不停,又不斷追求工作進步,對身邊勸我休息的人總不以為然,常說:「香港人誰不忙、誰沒壓力?」

忙碌的工作、兒子情緒問題、摯愛媽媽患病⋯⋯我就在這個情況下確診癌症。及後一年多漫長的醫治過程裡,我經歷過藥物嚴重敏感高燒狂嘔、白血球超低高燒入院隔離、腸胃劇痛暈眩全身冇力等,我驚覺自己在短時間內忽然跌入一個完全失控的狀態,以往那種「靠自己努力便會有成果」的經驗在患病這刻完全派不上用場,是陌生及驚慌。死到臨頭、痛定思痛,我那一刻才知道自己最在意和珍惜是什麼。我問自己何解會跌入這個狀態?那一刻腦海忽然出了一句反問,相信是聖靈的聲音:「這證明你以往一直的生活方式和取態唔 work,如果唔死得,要好好反醒怎樣倚靠主去活你的第二人生!」

這次的內在對話給我很大的省悟,也大大改變了我往後對信仰的追求及自我人生的價值取向,患癌啟發了我要去專注尋找什麼是真正的喜樂。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 16:26)


待續⋯⋯ 」


今天 Lillian 分享一首詩歌【生命為何】

「生命為何為何終結?」

「我的生命如像那輕煙轉眼瞬間為何?」

「生,誰明白真正要為何事?」

「死,誰明白真正會是何樣?」

「我心力竭我心疲乏」

「但沒法平靜在轉圈,不斷」


附上Lillian在患病前事業高峰曾接受報章及雜誌訪問,以及她患病時在醫院接受化療的相片。(附圖一)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五年五月十五日(星期四)


🌿 余德淳博士 2025 最新教學系列

【關係管理 —— 重新掌握溝通的主動權】💬(附圖二)


📍形式:實體課 / 收取錄影 🎥

🔹 適合任何有興趣人士





 
 

© 2024 余德淳訓練機構 Charles Yu Training Company Limit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