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困研討小組】
昨天與家長們談少年人危機介入的輔導法,參加者全是遭遇較高困擾的家庭組合,其中以子女輟學、學習障礙和離婚後獨自管教子女遇困難者,我們有很具體的討論成果,日後各學校也可考慮開設這種「家困研討小組」,不一定每次都是大型講座。
最近與一些婚姻輔導工作者談論配合服務的可能性,他們留意到社會結構的轉變, 現在報名參與家長課程的不少在報名表已經表明來意是單親家庭希望得到支援。
到實體接觸家長們, 發現比我們想像中更多離婚、單親、及再婚的家長。
他們更說近年離婚者的心理是很大分歧,有願意踏出第一步走向群體, 也有自覺已經走投無路,不想再找方法。
故此教會的角色首先是先要有機會實質接觸到這些家庭,然後才有機會跟他們建立關係 ,有了信任的基礎,才可以做到這種比較深度的關懷。
留意近年教會的家庭事工活動,可惜地看到現代人不太願意投放時間及學習在婚姻關係中, 面對子女 ,無論富有的 、貧窮的 、高等教育的、普通教育的, 也只願意為培育子女的學業赴湯蹈火, 可惜的是焦點錯了,普遍家庭都身不由己地忽略了親子關係。
然而有苦自己知,到問題浮面,便願意找教會支援。
故此,近幾年接觸這些家庭,也是由親子關係入手,然後再深入關顧。
今天 喜藥團Samuel分享去年8月確診前列腺癌,經播道醫院吳院牧介紹,認識『舍下』。
我很感恩,在舍下不斷地看到,聽到神蹟。這神蹟,並非單單是癌友們病得醫治,而是他們用生命,去見証天父賜予的愛,喜樂,平安,堅韌,憐憫,及盼望! 短短幾個月內,便傳來數位癌友離世的消息。
最令我感動的是 Roy 與 玉娟,他們在身體很不適時,仍積極於事奉及幫助同路人。
安息禮,給我更深的反思是,若要能超越痛苦與死亡,就必須對將來抱有盼望 - 因為,真正的生命,是由地上生命結束的一刻開始。
數月前,針藥的罕有副作用出現,令全部脚趾麻痺。醫生說:應該大多痊癒不了啦! 我感恩,這正如使徒保羅的一根刺般,成為我『恩典的記號』!
我是個躁鬱症二型患者,已與躁鬱共舞了幾十年。每次的抑鬱期,情緒總需二至五個月才可逐漸復常。兩個月前情緒再陷低谷,感謝舍下弟兄姊妹的禱告,及 Alice 姊妹經常發送經文及詩歌給我,令情緒只於短短數天內便逐漸恢復。
總括來說,從歲守到年終,天父没有令我順風順水。然而,祂却不斷地開啟我屬靈的眼睛與耳朵,去看及聽 - 祂的恩典是何等的適時及豐足,感謝讚美主!
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 12:10)
今天Samuel分享一首詩歌【恩典夠用】
「每一次跌到,站起來更剛強,每一步走得更有力量」
附上Samuel近日行山的照片。
今日的反省:
家庭事工應以預防和修補關係同樣重要,更加需要的是珍惜今天的夫妻關係,因為孩子們對父母離異的陰影對「世上有真愛」帶有長久的懷疑。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