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2/12/2024 時辰未到

時辰未到


記得在家長講座有位爸爸說讀四年級的大家姐很妒忌妹妹,說爸媽對五歲妹妹特別細心照顧。


我答:「姐姐心態改變的時辰可能未到!這不是可以立即解決的問題,因為大家姐尚未到有知己的年齡。」


姐姐在十二歲之後就沒有閒情妒忌妹妹,不介意妹妹成為家庭活動的首要影響者,況且那時候七歲妹妹已經在小學讀書開始自立了。

那麼兄弟姊妹之間為何有積怨?我看聰明是天賦的,善良卻是選擇的。


怎樣選擇用善良來饒恕一個得罪我們的人呢?

這種EQ的功力可以參考耶穌用「謹慎」來開發。


在路加福音十七章三節:「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

很少人在發怒的時候可以勸戒別人,因為我們的情緒那時候是不謹慎的。

勸戒是要平心靜氣才說出有理性的道理,


更高的警覺力就是看到別人流露出懊悔,無論是說話聲線和行為,在憤怒我們不易接受對方有懊悔的出現,這是一種「內心的失明」。


今日的反省:

我們通常認為對方並沒有真心懊悔,所以不肯給予饒恕,要想想「你的弟兄」這個身份已經失去親切。從處理孩子對別人的饒恕事上,我們看到成年人更常失去饒恕的力量,「悔改的時辰未到」就變成家門怨恨。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星期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