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煩可能是熱情】
記得在家長講座有參加者問我,她遇上十歲的女兒說:「媽媽,你很煩!」該參加者就即對女兒回應:「我很憎恨你這樣說我煩。」
我教這位媽媽改用正面的情緒語言,把「煩」字改為「熱情」,和說出原因,就是「關心」。
說法變成:
「啊!媽這樣對待你,是因為我熱情,因為我關心你。」
我的論據是:若媽媽沒有對女兒的熱情,就是冷淡的媽媽吧!
又:倘若媽媽不與女兒說話,又怎會煩女兒呢?
再者:若她沒有關心女兒,怎會留意女兒那麼多行徑,沒有可能煩女兒!
故此今後應教女兒對媽媽說:「媽,你太關心我,我多謝你很熱情呀!」
只要我們全心避免惡劣的評語,就可以較為正面去發送語言訊息,改善關係就成就了。
然而也要看對方是否硬心腸,硬心的作用往往只是為了成全自己的固執。
我想起在聖經裏有一段經文,記載一個不義的財主,他想在死後勸告他的弟兄不要像他那樣在生前選擇了地獄的痛苦,
他哀求神派一個使者去勸告他的弟兄,要把握自己在生存的時間去接受信仰,聖經提示我們要留意硬心腸的結局:
「如果他們(硬心腸的人)不聽從摩西和眾先知的話,即使一個人(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們也不會信服。」路加福音 16:22-23, 27-28, 30-31 )
接受忠告的人真需要放下硬心腸,否則如聖經說,一個人從死裏復活。他也不會因此順服。
今日的反省:
我們會否改用正面的情緒語言,避免那樣執着判斷別人的作為?同樣我們也應放下對神埋怨不如意的遭遇,嘗試看為神給我們的考驗,把我們鍛鍊成精金。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三)